第989章 吴太祖文皇帝-《重生之吴霸春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庆忌想了一下,便道:“寡人驾崩后,功过是非,自有后人评议。尊号、谥号、庙号,皆可加于寡人。”
    “大王圣明!”
    群臣山呼道。
    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,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,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,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。
    一般来说,帝王将相都有谥号,天子还有庙号。
    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、谥号和庙号联系一起。
    唐高祖就是庙号,隋炀帝就是谥号,乾隆就是年号。
    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,后来庙号多,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。
    像文、武、明、睿、康、景、庄、宣、懿都是褒谥,惠帝都是平庸的。
    如汉惠帝、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,质帝、冲帝、少帝(后人称呼,不是正式的谥号)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。
    厉、灵、炀都是恶谥,哀、思也不是好词,但还有些同情的意味,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,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。
    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(后人称呼,不是正式的谥号),亡国君主称末帝。
    另外,孙权是个特例,他的谥号是大帝,这是绝仅有的。
    庆忌作为开创者,第一位皇帝,尊号是“始皇帝”,一般可称之为“吴始皇”。
    谥号、庙号的话,庆忌都为自己想好了。
    祖有功,宗有德。
    庆忌日后可为“吴文帝”,这是最高级别的谥号了。
    而按照周礼,天子七庙,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,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,没有庙号的。
    到了一定时间就“亲尽宜毁”,不再保留他的庙,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别的庙里。
    庆忌开创大一统的吴朝,功盖千古,庙号可为“太祖”。
    全称:吴太祖文皇帝,又名“始皇帝”、“吴始皇”。
    至于年号,庆忌并不意。
    第(1/3)页